之前有朋友给殊小妹儿留言,说想要看一看大人和小孩口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~
今天小妹就整理了一些,关于口臭的那些事!
口味异常是指患者自觉口中的味觉异常,如口酸、口苦、口咸、口甘、口臭、口腻等等,是临床常见病证。
除了口腔牙龈疾病外,多由饮食所伤,情志抑郁,外邪侵袭,伤及脏腑,导致功能失调,病气上逆于口腔,出现不同的气味和味觉。
现代医学把口味异常分为味觉缺乏、味觉减退、味觉障碍三种。部分内分泌疾病、维生素缺乏、各种重病、严重烧伤及手术病人、胆道疾病、消化性溃疡、肝昏迷、尿毒症等均可出现口味异常。对于病因明确的口味异常,必须针对病因治疗。
临床上,很多口味异常,尤其是年轻人的口臭,从辅助检查的结果看,并无明确的器质性病变,西医专门针对口味异常的药物基本上没有。
对这类西医原因不明的口味异常,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处方用药,疗效确切,体现了中医的优势。
01
口臭中医辨证施治
01
胃热上蒸型
主要表现为口臭,口渴饮冷,舌生疮糜烂,牙龈赤烂肿痛,大便干结、小便短黄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当以清胃泄热为治
02
痰热壅肺型
主要表现为口气腥臭,胸痛胸闷,咳嗽痰黄黏稠,大便干结,小便短黄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当以清热宣肺为治。
03
肠胃食积型
主要表现为口中酸臭,脘腹胀满,嗳气吞酸,大便溏薄或泻下不爽,小便短少,舌淡苔厚浊腻,脉滑。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。
02
口酸中医辨证施治
01
肝胃不和型
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,嘈杂吞酸,食少纳呆,嗳气,胁肋胀痛,舌淡苔薄脉弦。当以疏肝和胃为治。
02
宿食停滞型
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,或嗳气酸腐,纳呆恶食,脘腹胀满,舌淡苔厚浊腻,脉滑。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。
03
口腻中医辨证施治
01
寒湿困脾型
主要表现为口中黏腻,口淡不渴,不思饮食,胃脘满闷,肢困乏力,舌淡苔薄白,脉细弱。当以健脾利湿为治。
02
湿热中阻型
主要表现为口中黏腻滞涩,口气秽浊,食不知味,口干不欲饮,脘腹胀满,胃纳减退,舌红,苔黄腻,脉滑。当以清热利湿为治。
最后,殊小妹儿提醒大家,口腔异味的预防需要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,吃容易消化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,少吃肥腻、油炸食物,并戒烟、戒酒、戒槟榔。
尤其需要缓解焦虑情绪,保持愉悦的心情哦~
吴小彬: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研究生毕业,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将近30年。师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梁超教授、钟以泽教授、张新渝教授,利用业余时间,遍访蜀中民间中医、草医。中、西医理论基础扎实,临床经验较为丰富。临证主张“衷中参西,西为中用”。遣方用药深受脾胃病先师李东垣和导师梁超教授影响,注重调理脾胃,顾护正气,以达到扶正不碍邪,祛邪不伤正的目的。
对中医内、妇、儿科常见病的诊治都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擅长治疗以下疾病。1、脾胃系统疾病:口味异常、慢性口腔粘膜病变(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、口腔扁平苔藓、口腔白斑、灼口综合症等等)、慢性咽炎、反流性食管炎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萎缩性胃炎(或伴肠化)、消化性溃疡、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(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肠易激综合征、功能性腹泻、功能性便秘等等)、慢性胆囊炎、胆石症、胆囊术后综合征等;2、呼吸系统疾病: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支气管哮喘、不明原因咳嗽、支气管扩张等;3、内分泌系统疾病: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;4、心血管系统疾病:高血压、冠心病、慢性心功能衰竭、心律失常等;5、神经及精神方面疾病:眩晕症、失眠症、焦虑抑郁状态等;6、泌尿系统疾病:慢性复杂性尿路感染、泌尿系结石等;7、妇科:月经不调、气血亏虚、痛经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;8、儿科:生长发育迟缓、挑食厌食、慢性鼻炎、过敏体质调养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便秘、腹泻等;9、肿瘤:各种肿瘤的治疗和调养、肿瘤术后、放、化疗后调养等;10、祛湿。